作者:沈光辉,福建开放大学副校长、教授,数字福建终身教育大数据研究所所长,发表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年第27期专稿栏目
党的二十大突出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新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洞察,深刻揭示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在社会系统中的相互关联性和目标一致性。
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科技是经济的供给侧,人才是科技的供给侧,教育是人才的供给侧。科技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仅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是人才培养和实践的重要手段。人才则是教育和科技发展的关键智力资源,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与民族的竞争力。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为科技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内在一致、相互支撑,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被视为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因素,只有打破教育、科技、人才制度改革的边界,将三者融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更好地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教育、科技、人才都是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要素,三者互为基础、相互依赖、相互支撑,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发挥良性循环的重要作用。教育、科技、人才在推动社会发展中构成多维立体的“新型三角联动”空间协调关系,三者既按照各自规律运行发展,又相互联系协同推进,形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同时,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可以通过要素间的原始创新,带动整体的协同创新,进而发挥新型三角一体协同推进的最大效能,共同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动力。
学习型社会是指一个社会普遍重视学习和知识更新,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风气。学习型社会的核心特征是“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其核心理念是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强调的是教育与学习的连续性和全面性,旨在通过不同阶段不同场景的教育与学习活动,使组织与个体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学习型社会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涵盖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企业教育等各个方面,不仅包括正规学习,还包括了非正规学习、无一定形式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与学习类型与方式的界限,同时超越了教育范畴,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德才兼备的各类高素质人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与学习型社会建设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构成了国家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通过构建“新型三角联动机制”,可以强化教育体系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首先,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有助于持续增强全社会的学习力与创新力;而学习型社会强调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可以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提供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动力引擎。其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能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教育基础与学习型社会基座,而学习型社会要求社会成员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这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目标相契合,两者共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再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科技机构、设施和人才的协同效应,从而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而通过教育和学习的普及,可以培养更多的人才,促进科技创新,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最后,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推进,为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资源。通过科技的应用,教育资源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使得组织和个体在任何阶段都能够获得所需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被视为一个系统工程,而学习型社会建设则被视为一个社会工程,两者相互促进,统一并服务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为此,我们需要着眼现在、谋划长远,大胆探索、勇于尝试,通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
一是更新教育理念观念。教育是科技、人才的基础,人才是教育、科技的基础,科技又是教育和人才的基础。在统筹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中,要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用科学先进的理念引领全民终身学习。要把实现全民族共同理想的“中国梦”作为共同愿景,将个体与组织的发展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结合起来,倡导“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等学习理念,使学习逐渐成为根植全民内心的一种修养、一种基因。要树立教育即终身教育的理念,倡导“全生命周期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全链条教育贯通,建立终身职业培训制度,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要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重构终身教育理念,破解过往就教育谈教育的围囿,强化科技教育、成才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协同,大力倡导“终身学习”“崇尚科学”“人人成才”的理念,让学习者成为每个人终身的角色,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同时,要树立“行行出状元”的新型人才观念,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此外,要营造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氛围,加大科技教育与科学普及的力度。
二是建立协同推进机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进程涉及健全协同机制、畅通一体化推进等关键环节,需要建立健全一体化推进的组织架构,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打破条块分割管理界限,统筹安排和集中决策有关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重大事项。要推进科教融汇,把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作为关键支撑,发挥好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打造世界一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增强系统观念,通过对组织体制、运行机制、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综合改革,进一步打通教育、科技、人才三者良性循环的痛点、堵点,实现科学资源与教育资源、人才资源与教学资源的跨界纵横协同,推动高质量教育、高素质人才、高水平科技创新相互贯通协同。要探索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具体路径,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优势互补的育人体系。
三是发挥科技赋能教育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变量。加强科技特别是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在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教育过程全面创新的效能。科技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变革,同时也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要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把教育数字化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倍增器”,推动学习技术和载体创新,打造智慧学习环境,适应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要按照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要求,加强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让终身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多样。要完善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建好国家老年大学,推进国家数字大学建设,把数字资源有效融入全民终身学习中,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
四是强化终身教育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要“加强终身教育保障”,这是针对我国终身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制度、机制、投入、载体等保障不足的短板与弱项提出的重大举措。为此,要出台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举措,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要推进学习型社会图景与框架建设,明确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目标、学习空间、基本制度和保障机制,围绕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人群,加强新时代学习型城市建设,发挥城市产业集聚、人才集聚、科技创新力量集聚的效应,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夯实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础。同时,大力推进县域社区学习中心建设,推动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非学历教育改革创新。
(本文系2023年度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推动建设学习型大国重要论述研究”成果)